首页 >政务公开 > 恩阳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 规划计划

巴中市恩阳区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

2016-03-24 11:35

“十三·五”时期是恩阳加快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确立工业经济发展目标,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制定重大政策举措,对于把握新常态下工业经济发展趋势,推动恩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巴中市恩阳区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我区“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回顾

巴中市恩阳区是201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县级行政新区,新区成立以来,区委、区政府通过狠抓园区建设,强力工业招商,立足企业培育,优化发展环境,近三年时间,全区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2012-2015年度恩阳区工业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类别

年度

增加值(亿元)

总产值(亿元)

企业户数(户)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全部工业

5.8

7.81

11.7

10.51

32.14

39.64

48.75

59

90

115

120

130

规上工业

5.32

6.05

6.7

增速11.2%

23.39

29.39

39.94

50.75

12

16

21

29

工业总量不断扩大。2015年,全区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50.75亿元,是建区前的2.17倍;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0.51亿元,工业年均增速达到12.2%。工业占GDP的比重由建区前的15.7%提高到2015年的21.5%。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由14年的26.5%上升到15年的39.6 %。

企业实力明显增强。近三年,共实施重大工业项目42个,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9.08亿元,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7.79亿元。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2亿元,比2014年增长21.2%;工业企业入库税金0.47亿元,工业对全区财税收入支撑效应明显增强。

园区建设快速推进。新建柳林食品产业园和明阳小微企业创业园,累计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3.5亿元,拓展园区面积2000亩,入园落地企业18家,建成投产企业5家,启动城区及原恩阳工业园部分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工作。

企业培育成效明显。2015年末,全区现有各类工业企业13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建区前的12户增加到29户,超五亿元企业 2家,超亿元企业5家;培育发展小微企业30户,“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户,各类品牌12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个,四川名牌产品2个、四川著名商标1个。

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确立了以发展食品饮料和生物医药为两大主导产业,形成了以酒类酿造、粮食、调味品、方便食品、中药饮片为主的食品医药工业产业体系。2015年食品饮料实现销售产值31.59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62.2%。生物医药实现销售产值3.94亿元,是2012年1.8倍。推进建材家具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2015年实现销售产值6.32亿元,是2014年的1.4倍。

说明: 图形1


工业招商成效明显。近三年,共对接洽谈工业项目4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个,竣工项目6个,累计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45亿元,投资“洼地效应”正在显现。重点开展了与新能源电动汽车、卓达集团、饭扫光、重庆安碧捷、广东星立方、福建好彩头、东灶食品、乔纳斯啤酒等项目的深度对接洽谈,其中安碧捷芦笋深加工、协力建材、巴中鑫兴电力、宋小食食品等重点项目已落地建设,聚源科技新型材料建设项目、福佳食品调料生产线建设项目等招商项目已竣工投产。

通信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全区通信光纤线路皮长3700公里,广电城域环网光纤线路600公里,镇乡汇聚骨干光缆线路1200公里,村级光缆线路7000公里。光纤宽带覆盖能力达12.53万户,其中城区光纤宽带覆盖率达到100%;全区已实现165个村(居)通宽带,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2.8万;新建(改造)基站200余个,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

能源建设不断推进。截止2015年底,恩阳电网供电面积1155平方公里、供电人口62万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完成16个场镇主干线升级改造、40条高压线路迁改、118个低电压线路治理等工程,累计投资1.1亿元,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电力供应体系;完成新区天然气管网专项规划,新增天然气用户283户,建成沼气池1493口;完成新区加油站点专项规划,新增加油站点7个,改扩建、新建加油站点1个。

二、“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形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区位优势凸显。大交通格局逐渐显现,整个大交通以巴城为中心构建,恩阳不仅处在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川东北重要交通节点上,而且处于西部最发达三大都市成都、重庆、西安的中心位置,四通八达的路网将根本扭转角落劣势,2020年川东北综合交通新枢纽格局将基本奠定。

—历史底蕴深厚。作为川东北古镇,历史集聚了深厚的政治能量和厚重的文化底蕴,随着新恩阳建设逐步释放,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政策收益,为恩阳发展营造宝贵的外部环境。同时,恩阳区四大班子团结进取,区委、区政府早已憋足了劲,60多万老百姓人心思富,一俟放开,必将产生巨大的发展能量。

—工业基础较好。近年来恩阳工业初步形成了主要基于本地自然、农牧资源的加工工业体系,具有中药材和农副产品种植传统,有一定的品牌基础,这都为外部资本对接深化发展保存了基础,为产业链延伸和集群发展留下了空间。

—环境持续性强。恩阳地处内陆中央腹地,光热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良好,完善了大量的基础设施,能够为工业发展提供持续可靠的保障。恩阳人力资源丰富,同时还具有对周边人力资源的吸附功能,足以形成上百万的人力资源量,这些人员加以培训即可使用,正是工业发展所需要的。

(二)劣势分析

—工业总量偏小。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速11.2%,占GDP比重21.5%,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没有一家大型企业,连盈利能力超1000万的企业也没有。全区仅有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各1个。

—产业支撑较弱。大多数企业是传统的原料加工型,生产成本高、生存空间小,产业配套不完整,终端企业难以进入恩阳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滞后,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既制约存量企业的做强做大,又很难引进稍大一些的企业和集团。

—项目承载滞后。工业园区开发滞后,工业发展空间储备不足,工业企业“用地难”问题十分突出。由于新区刚刚成立,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土地供给、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不突出,缺乏吸引力和承载力。

—发展要素欠优。市场体系不完备,资本、人才等工业资源进出倒挂,土地、电力等工业资源配置困难、保障不力,城市综合功能尚不健全,工业运行的成本高。

(三)机会分析

—建设新恩阳带来新机遇。恩阳是新建行政区,必将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恩阳所引起的关注将是空前的,并将持续产生注意力经济效应。恩阳是巴中“一城两翼”空间布局的西翼,位于秦巴片区扶贫开发核心区和成渝、关天两大经济区粘合带,是巴中西向南向的桥头堡,追赶跨越势头强劲,后发赶超潜力巨大。

—大交通建设带来发展大格局。巴中大交通形成后将使其快步汇入全省、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恩阳工业发展的格局将逐年变大,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信心流必将产生倍增效应,从而进入工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产业转型升级呈现“机会窗口”。对后发区域来说,每一次大环境的变动因其经济转制成本低、几乎没有原有经济结构惯性的束缚,有可能实现突破发展。发达地区产业重组、产业转移和本地产业再造,必将为恩阳孕育巨大的发展机会。

—新的经济区带来发展大机遇。国家明确了发展“一带一路”、“长江流域经济带”,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区发展正盛,重庆城市圈、成都城市圈和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圈抱团,形成所谓的西三角经济区,共同打造中国第四经济增长极。巴中处在“两带”发展区域和“西三角”经济区的中心,发展潜力巨大。

三、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发展思路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坚持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重大发展战略,抢抓新区成立发展机遇,突出工业和信息化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走“开放合作、绿色低碳、高端切入、创新驱动、加速推进”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按照“速度、效益并重,产品、产业并行”原则,加快产业园区、大企业和重点产业的建设与培育,推进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走恩阳特色的经济效益好、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障有力、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重点发展食品饮料和生物医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川东北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现代生物医药产研基地、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基地。实现工业与一、三产业深度融合,为构建“四新恩阳”提供强力产业支撑。到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总体任务是:快速扩大工业总量,大力提升发展质量。

(二)发展原则

—坚持跨越式发展原则。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西部大开发以及东部产业转移等重大战略因素变化带来的巨大机遇和严峻挑战,要用较快的速度,按较高的起点,以新的增量投入带动现有资产存量的调整,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技术进步和信息化带动原则。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用高新技术发展新兴产业;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大开发和研究投入,加快工业行业和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大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水平,运用信息技术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坚持突出重点,实现重点带动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放手发展工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特色产品。坚持扶优放劣,通过比较选择,对支柱产业、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实施扶优扶强;把中小企业办活办好,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优、配”方向发展,提高与大企业配套的能力,通过行业整合,逐步形成特色和规模。

—坚持全方位开放式发展原则。举全区之力,创造工业发展的优良环境,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资金、人才、技术,加大和省内外企业的合资、合作。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传统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推行清洁生产,以区域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要控制要素,确保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

(三)总体目标

—工业增长目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力争全部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8亿元,年均增长25%。其中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48亿元,年均增长26%。工业对全区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例提高到35%以上,工业化率提高到22%以上。

—园区发展目标。规划建设园区20平方公里。完成明阳小微企业创业园和柳林食品药品产业园建设,全面完成现恩阳工业园企业退城入园;启动空港产业园可行性论证、规划等各项工作。2020年底,力争园区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园区1个,入园企业达到50家,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以上,园区实现利税15亿元,工业园区集中度达到60%以上,工业集聚效应明显,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工业投资目标。到2017年,规划全区工业新上项目68个,累计投资达到150亿元;到2020年,规划全区工业新上项目105个,累计投资250亿元以上。

—结构调整目标。到2017年底,食品饮料、生物医药两大产业主营收入占全区工业的比重达到70%,食品饮料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生物医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推进新型材料、服装加工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力争2017年达到45户,2020年达到65户。到2020年,力争引进2至3个10亿元以上的投资项目落户恩阳,亿元级企业达到60户以上。形成优势产业支撑力强、大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可持续发展目标。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20%,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20M3,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0%,工业用水重复率≥80%,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国家控制性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品牌培育目标。积极发挥中国驰名商标“龙头牌挂面”、四川著名商标“胡婆婆食品”等产品规模效应,着力塑造企业文化内涵;大力实施大众“方便休闲食品”等产品争创国家级、省级品牌,力争五年内创建省级以上品牌3个;挖掘和培育地方品牌,规范、打响、做强“渔溪泡菜”、“尹家牛肉”等地方特色产品,形成种养、加工、附属物利用、品牌培育等链条式发展格局。

—信息化建设目标。夯实信息化软硬件基础建设,实现信息化网络全覆盖。到2020年固定宽带用户达到  万户,普及率达  %,全区所有乡镇和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100%,宽带接入能力达到20M以上。建4G基站  个,用户普及率达到90%。帮助柳林食品工业园和明阳小微园建立官网,开通微博、微信宣传企业及产品,实现企业传播互联网化。指导企业利用天猫、淘宝等电商平台,建立自己的官方商城或微商城。到2020年,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30亿元。

—能源建设目标。推进水、电、气、油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工业发展所需基本要素保障。到2020年末,实现全区供电质量、价格、服务均等化。推动城区CNG、LNG站建设,完成50公里燃气管网建设。完成31个加油站点的改扩建和新建。


四、加快构建新型工业产业体系

按照“开放合作、绿色低碳、高端切入、创新驱动、快速推进”的发展要求,优化升级现有基础产业,培育发展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改善工业发展结构。重点发展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力争在新材料、生物制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上有所突破,引导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扩大现有食品饮料企业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业升级。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加快中西药品研发力度。加快节能、高效、资源可再生利用的各种新型建材的开发和产业化进程。重点引进发展生物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积极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支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业服务业等生产服务性产业。

(一)优化升级基础产业

顺应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围绕建设绿色产品加工及食品生产基地、现代生物制药健康产业新兴基地。优化升级食品饮料、生物制药等基础产业,形成全区新的工业增长点和发展推动力。

—食品加工。重点发展粮油制品、山野食品、畜禽肉类制品及副产物加工业。抓好川明参、芦笋、玉米、薯类等优质农副产品及粮油基地建设,重点突出品种改良、提高品质;引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快现有食品加工企业技改和技术创新步伐,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产品档次,打响“绿色食品”品牌;积极发展芦笋、玉米、薯类食品加工业,建立起玉米食品,薯类全粉、专用淀粉、变性淀粉及其深加工产品、薯类方便食品等产品体系,使之成为恩阳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建设优质畜牧生产基地,改良品种,探索建立“业主+园区+基地+院校”的模式。充分利用无公害畜产品品牌,在稳步发展猪肉产品的同时,积极发展高档、方便、营养的禽肉、牛羊肉制品;大力开展畜禽副产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生物制品。在大力发展猪肉及食用菌罐头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尹家牛肉、芦笋等具有恩阳地方特色风味的方便罐头食品,打造知名品牌。以龙头食品、四川大众、胡婆婆食品、四川好彩头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实施优质小米精深加工、方便米线及休闲食品、益生菌泡菜深加工等项目,大力发展一批调味食品、方便蔬菜食品、儿童食品和旅游食品。同时围绕食品饮料工业的发展,带动食品机械、食品包装印刷、食品保鲜、塑料、陶瓷、运输、广告等行业的发展,做大、做强、做优食品加工业。力争“十三·五”末食品加工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白酒饮料。重点发展白酒、茶饮料、栀子健康饮料、川明参饮料、矿泉水和植物蛋白饮料。依托良好的白酒生产生态环境,以花丛系列白酒为依托,规划建设花丛白酒工业园。积极引进优势酒类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发展优质白酒、啤酒、保健酒生产,着力打造原料基地、基础酒酿造、勾兑灌装、包装供应、物流仓储、市场营销、废弃物综合利用、融资、技术研发、质量检测、人力资源等完整的产业链条,推进饮料酒产业集群发展。以巴中市民生水业有限公司、巴中家乡矿泉水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发挥恩阳生态、环保、天然水资源,打造具有知名产品和品牌的山泉水系列产品和功能性植物饮料。力争“十三·五”末白酒饮料加工产值达20亿元以上。

—生物医药。大力实施《巴药发展行动计划》,围绕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及相关保健产品生产—专业市场—中药科技等环节现代中药产业链,以四川科伦、巴中百顺为产业发展基础,着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成长型企业,大力发展川明参、栀子、银杏等中药材种(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农户中药材种(养)殖业发展,重点实施川明参深加工、中药饮片生产、中药栀子提取等项目。鼓励产学研合作,加大中药研发和产业化中存在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研究,建立信息、检测、中试、动物实验等共享平台,加强野生药材变家种、家养研究,支持企业中药材种子种苗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制订完善现代中药标准和规范研究。以方圆科技环保为依托,实施水性无毒可降解聚氨酯弹性体产业化项目建设。重点推广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化中药生产研发技术、新型制剂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等。支持国家级新药的产业化、中药研发生产的现代化以及医疗器械的数字信息化。重点发展中药标准提取物、中成药、中药优质饮片、中药粉末、现代生物制品、天然药物保健品,以及缓释、控释,渗透泵和透皮吸收等一批新剂型。力争“十三·五”末生物医药综合产值达50亿元以上。

专栏1  基础产业重点项目

食品加工:巴中大众食品有限公司休闲旅游食品深加工项目,巴中安碧捷生物有限公司芦笋精深加工项目,巴中万寿食品有限公司低糖低盐泡菜深加工项目、四川好彩头食品生产线建设项目等。

白酒饮料:巴中花丛曲酒厂花丛就业生态园建设项目,巴中家乡山泉水业有限公司家乡山泉水生产项目,巴中民生水业有限公司瓶装水生产线建设项目、四川好彩头饮料生产线建设项目等。

生物医药:巴中百顺中药材深度开发及基地建设项目、中药栀子提取建设项目,巴中银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黄酮提取项目等。

(二)培育发展传统产业

根据恩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依托传统产业市场面广、消费群体大、加工工序简单等特点,积极引进、加快发展服装加工、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

—建材加工。加快新型建材工业的发展,立足竹木资源开发,新上竹材、木材及高精度中纤板加工项目,开发木制品、竹制品加工新项目。加快引进发展新型装饰材料、环保建材项目。整合提升家具加工企业,实施实木颗粒板、装饰材料、家具、竹制品等项目,大力发展中高档家具、竹木工艺制品。加强竹木原料基地建设,推进林纸一体化工程,围绕生活用纸和新闻纸产品方向,适度发展一定规模的竹浆和木浆生产能力。重点实施家具生产线建设、新型节能建筑材料、LED节能灯具生产线建设等项目。

—服装加工。积极引进纺织、服装、鞋帽等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大力推广应用机电一体化、在线检测、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提高整体装备水平。重点发展差别化、复合型纤维、功能化高性能纤维,高性能高附加值服装面料,汽车用、农用、生物医用、新型蓬盖材料、建筑材料、骨架材料、功能性过滤材料、土工织物等产业用纺织品,以及各类装饰用纺织品;打造“纱布(丝绸)—面料—服装、床上用品”产业链条,延伸服装产业链,形成服装服饰、床上用品、鞋帽、箱包等系列化配套产品,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和综合竞争力。

—旅游配套产业。要充分发挥我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红军文化、历史人文等资源优势,按照“以线路整合资源,以产品开拓市场,调整宣传促销思路”的原则,打造“红色、绿色、特色”亮点,走出一条“文化+旅游+创意+服务+产品”相融互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路子,全力推介恩阳旅游精品线路。配套发展餐饮住宿业、旅游纪念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

专栏2     传统产业重点项目

建材加工:巴中雄峰建材有限公司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建设项目,巴中华盛玻璃低辐射玻璃生产线建设项目,中高档纤维板材生产项目,巴中绿森木塑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新型材料及塑钢门窗生产项目等。

服装加工:品牌西装、童装加工项目,巴中琳尔制衣校服、工作装及床上用品生产项目等。

旅游配套产业:四川胡婆婆食品有限公司豆制品、蛋制品、肉制品休闲食品迁扩建项目,尹家牛肉、渔溪泡菜等地方产品升级改造。

(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围绕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引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力争在新材料、生物制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上有所突破。引进发展生物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支持发展化工新材料与电子信息产业;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业服务业等生产服务性产业,

—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切入点。加快应用电子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大力推广研发设计及工程分析软件,工业控制系统、大型管理软件等应用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组织和支持实施一批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项目。推进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信息化,促进生产过程柔性化、自动化,提高产品功能层次和智能化、数字化程度。到2020年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85%,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20亿元。

—新型材料。逐步建立起具备一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较大、产业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重点发展产业基础好、技术能力强、带动效应高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引进创新能力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充分利用秸秆、杂木、废弃物等本地资源,力求在特种玻璃、低碳、阻燃、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生物医用科技含量和规模生产上取得突破。

—生产性服务业。立足产业发展和企业需要,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推动物流集散中心、研发中心、检测检验中心、投融资现代金融服务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咨询、培训、信息、法律、创业辅导等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提供专业化和针对性的市场化服务。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服务机构进园区、进企业、进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示范性和带动性的公共服务机构。发挥公路、铁路、航空联运优势,布局建设一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推进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仓储配套设施,积极发展航空物流,引进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到2020年,力争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0亿元,培育年收入超5亿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2户。

专栏3    新兴产业重点项目

新型材料:新型环保装饰材料项目,玻镁建筑节能材料建设项目,巴中方圆环保科技水性无毒可降解聚氨酯弹性体项目,“指接板”新型材料及家具生产项目等。

生产性服务业:冷链物流建设项目,融资担保、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四)加强能源保障

遵循节约优先、低碳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强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能源的开发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到2020年末,全区供电均等化,完善城乡天然管网,居民用电、用气得到充分保障。

电力。做好城乡主网及配网建设,满足生活和生活需要。建设西龛、柳林、玉山三座110KVA变电站,完成观音、和平、兴隆、镇庙四处35KVA变电站。推进城区电网配套建设,抓好乡镇电网升级和农网改造,加快供电线路标准化改造工程,加快电源点及输配网络建设,提升供电质量。加快建设小区和公共区域充电桩建设及接入。加强区域电网建设,逐步实现电网智能化,开展数字化变电站建设和配网自动化建设,确保电力供给安全可靠。到2017年彻底解决农村低电压问题,全面完成智能电表改造,实现智能电表覆盖率达100%。到2018年,实现三相动力电到所有村。到2020年末,实现全区供电质量、价格、服务均等化。

燃料。以输气、配气、供气管网建设为重点,推进城乡天然气供应工程建设,加强区域天然气管网建设和改造,推动城区CNG、LNG站建设。科学设置加油网点,加快建设城市和乡镇、国省交通主干道的加油站、充电站。到2020年末,完成50公里的燃气管道建设。

新型能源。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支持大中型沼气、太阳能、地热等新型能源项目建设,积极改善区域能源结构。到2020年,新建沼气池6500口,条件成熟的地方建设一批地热、太阳能等新型能源项目。

专栏4    城乡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电力工程:110KV输变电工程、35KV输变电工程、低压电整治项目、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城网新建改造工程、智能电表换装工程、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能源工程: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

五、推动智慧恩阳建设

坚持以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三网建设”为基础,以全面普及和深化应用为重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全力推进“互联网+”行动,构建基础完善、融合互动、应用普及、统筹共享的信息化发展体系,着力打造“智慧恩阳”。到2020年末,区域互联网覆盖率达100%,“互联网+”与农业、服务业、医疗等各领域深度融合。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快物联网试点推广,加快光纤接入网、无线接入网、移动通信网建设,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加快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试点推进,逐步实现通信网、宽带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网“三网融合”,改善信息基础设施,提升通信机房和基站的建设,建设完善的公共信息服务网络,使信息传输网络全区域覆盖。到2020年末,实现所有行政村、村民聚居点、农村学校、全区各旅游景点互联网覆盖率达100%。

(二)推动“互联网+”行动。坚持以智慧城市和宽带乡村为立足点,推动“互联网+”行动,推进基础性、应用性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和利用。不断推进“互联网+产业”的融合,支持新型产业信息发展,实现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加快推广“互联网+”同文体、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建设电子政务平台。力争2016年末,在政务、社区、医疗、教育、农业、旅游业、无线城市等领域加强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创新便民服务方式。

(三)推进两化融合。政府和企业共同促进、推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应用,鼓励并引导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最终用户,根据用户需求订制个性化的终端产品,使企业的生产效能提档升级,推进恩阳的产品走出巴山。

(四)加强信息化管理。在加快恩阳区互联网基础建设和信息化运用的基础上,政府将加强管理制度的完善,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和团队,完善奖励考核机制,深化信息化运用,让信息化手段服务于产业发展和便利人民生活。构筑智慧城市,智慧恩阳。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硬件等高新技术和高新企业,实现城市智能化,为每家每户提供智能终端,实现智能互联,构筑智能城市,打造智慧恩阳。

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依据全区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和布局现状,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资源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优惠政策向园区集中,坚持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坚持工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建设“三园”,实现产业企业集聚,以重点乡镇为“点”实现企业基地相融,形成“三园多点”支撑的新型工业化布局。

(一)建设“一大一小”工业园区。以园区为核心,构建要素集中、产业相对集聚的工业发展载体。加快建设柳林食品产业园,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重点打造食品、药品工业集聚发展平台;稳步推进明阳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重点打造建材、家具等微小企业入园发展集中区。到2020年,力争园区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入园规模企业达到50家以上,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园区1个,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以上,工业园区集中度达到60%以上。

(二)积极建设空港物流园。依托巴中机场建设,对外通过巴中机场发展航空物流产业,对内结合巴中机场连接线实现与市内各物流中心和物流节点的高效衔接,建设以新兴产业、金融、物流、研发平台为发展方向的空港物流产业园区。

(三)建立“多点多极”基地。构筑以工业园为核心,有效整合资源,形成产业相对集中、层次分明的工业点状布局,全力彰显核心开发区品牌,放大政策优势,衍生人才优势,提高规模效应。以农副产品产业化基地建设为目标,引进培育重点加工龙头企业,围绕柳林镇、上八庙镇、渔溪镇、花丛镇、茶坝镇、玉山镇等重点乡镇,实施六大工业微型组团发展,实现工业多点支撑格局。按照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错位发展的思路,建设上八庙芦笋产业园、渔溪川明参产业园、柳林银杏产业园、花丛白酒产业园、茶坝镇和玉山镇蔬菜粮油等生产基地,以点状辐射,实现农副产品基地规模化、产业化,带动乡镇企业发展,达到工业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根据全区三级城乡规划布局体系和重点特色镇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重点镇发展工业点。以面向农村市场,解决当地就业,重点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初加工、手工艺品、旅游文化产品生产加工等小微企业。到2020年,培育发展小微工业企业250户以上。

巴中市恩阳区工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图

通过三园、多点的有机配合和协调发展,实现“三个促进”:一是促进工业空间布局相对集中。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和环境治理成本,实现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提高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和企业服务效率。二是促进“两化”互动发展。通过工业合理布局带动城市综合功能的完善和城镇的协调发展,实现产城一体、园城相融。三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近期产业发展需要与中远期产业发展空间预留,经济建设与人居环境建设的协调均衡发展。

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坚持把快速扩大总量和提高发展质量作为中心任务,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重要支撑,把工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作为根本途径,把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作为关键环节,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着力点,把扩大开放合作作为强大动力,促进全区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

(一)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把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切入点。加快应用电子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大力推广研发设计及工程分析软件,工业控制系统、大型管理软件等应用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组织和支持实施一批两化深度融合的重点项目。创新企业信息化推进机制,推广实施工业企业信息化评估体系和行业评估规范,树立一批“集成应用水平高、效益明显、示范性强”的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大力推动企业上网工程,通过互联网展示企业形象、推销产品、招商引资、搜集市场信息和技术情报。

(二)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按照“一县一园区,一园一主业”、“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和“产城一体,园城相融”的要求,统筹园区规划,做好与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做到“多规合一”;明确各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和重点发展方向,走错位发展、集中集聚集群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做好园区内功能区划分,尽可能在园区内将生产、物流、生活的便利最大化,科学推进。搭建园区投融资平台,创新园区建设用地等要素保障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城区工业企业“退城入园”。

(三)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构建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两个“平台”。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发展一批产业联盟,支持创新联盟承担重大的研发任务,共同突破技术及市场应用瓶颈。推动产学研联合,积极探索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校与科研院所技术力量为依托、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五位一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建立政府引导资金,提高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加强知识产权政策的引导扶持和服务。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通过实施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专项、企业技术创新专项、企业信息化专项、工业设计专项,鼓励推动一批创新成果实施产业化。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扩大技术改造投资规模,实施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工程,围绕品种质量、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安全生产、两化融合、装备升级等方向,加强对现有企业生产设施、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提升;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大力推动重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生产工艺的推广应用,提升企业技术基础能力;实施产业链升级工程,加快推进工程化、产业化,完善产业链条。

(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实施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改造工程,加强工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能源利用方式向节约高效、清洁安全转变。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建立落后产能退出市场机制。加强污染治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有效的环境监督管理,在饮用水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内禁止新上有污染的工业项目;所有新建、改扩建的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五)努力扩大开放合作。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抓住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秦巴山区扶贫开发等机遇,把握国内资本新流向、市场新需求、发达地区传统产业高端部分或高端产业低端部分向后发达地区转移的大趋势,以扩大开放促进工业加快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突出招商重点,围绕四大产业发展、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融入成渝西经济圈三个方面,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行业领军企业以及资源节约型、科技创新型、生态环保型的工业项目。创新推进机制,建立重大招商项目统筹推进和协调会审机制。通过产业规划引导、投资需求市场化对接、生产要素差异化配置、优惠政策倾斜支持,推动产业合理布局、集聚发展。

(六)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和品牌创建工作机制,完善自主品牌创建与培育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奖励措施,推动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产品品牌,形成一批恩阳区域品牌。组织实施重点产品质量公关计划,深入推进工业产品质量对标和达标工作。加强产品质量的安全保障,以食品、药品等为重点,完善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积极探索工业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立“质量承诺”、“自我声明”和“产品召回”等自律规范。

八、保障措施

(一)强化工业发展组织领导。全区上下坚定信念,明确工业首要发展至关重要,加强对工业经济领导,进一步提升工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工业经济的带动作用。恩阳区是新成立的县级行政区,但经济总量小,发展刚起步,切实提高工业化水平,是恩阳区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崛起重要途径。中央、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大交通的逐步形成,都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因此,全区上下树立信心,明确工业首要发展至关重要。当前,工业的地位还不突出,要以大工业对接大交通,以大工业促进新区大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工业经济领导,进一步提升工业的地位,充分发挥工业经济的带动作用。

(二)努力争取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一是要争取大政策。把加快恩阳发展纳入国家和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在产业布局、工业用地指标、重大项目的立项及资金争取上给予关心与支持。二是要争取大投入。调整财力分配办法,增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项目建设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力度和额度。三是要争取特殊政策。力争省级以上主要部门、主要领导指导、挂联帮扶恩阳发展。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未来恩阳工业发展的现实是运量大、要素需求量大,所以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决定建设快慢和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必须紧紧围绕“三园多点”建设的发展要求和工业发展的空间布局需要,狠抓交通、通讯、电力、水利、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突破交通建设“瓶颈”,实现工业跨越发展大动脉保障。二是要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工业快速发展要素保障。三是要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尽快建成适应恩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供电骨干网络,保证对工业企业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增强工业企业技改创新能力。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现有工业,促进现有产业升级。以项目为突破口,抓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建立项目储备库,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投资兴办新企业,嫁接改造老企业,收购重组劣势企业,整合壮大优势企业,努力培育一批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工业企业。一是要加强技术改造工作,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紧紧围绕开发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与科技含量、节能降耗、防治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产品和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全力提升企业的生产力与产品的竞争能力。二是要加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储备一批重点项目。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做好项目的规划、宣传、包装,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面向社会招商引资。三是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工业的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加大对工业项目的投入和建设,切实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的科技含量,把推进新型工业化落实到产品和项目上,增强工业发展的后劲。

(五)大力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一是要以优化发展环境和完善服务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强化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市场开拓三项服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放宽市场准入,维护公平竞争,保障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整体素质。二是要着力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投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扩大总量、提高质量、壮大实力、增强竞争力。三是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加快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条件,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大对成长性好、有特色中小企业项目扶持的力度,引导和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社会各种优势资源更多流向优势中小企业,提高企业的成长力、增长率和贡献率。

(六)坚持工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强化以信息带动,科技进步为支撑,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要加强对资源的监管。以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安全为前提,遵循“科学、合理、充分、高效”的原则,强化对本地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二是要鼓励支持资源综合利用,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推广节能技术,加强节能监测和执法监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鼓励与支持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和管理,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三是要推广清洁生产。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实现达标排放,从源头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鼓励发展工业垃圾的回收、加工和利用,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环境治理,创建新型工业化生态园区。

(七)大力开展工业招商引资。制定切实可行的招商引资策略,采取灵活措施,吸引更多更强更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进入恩阳,参与恩阳工业的发展。一是要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切实解决好外来投资商,特别是外来非公有制企业最为关心的市场准入、金融支持、税费征收、土地使用、治安秩序、交通运输、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问题,降低门槛,放宽政策,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二是要扩大投资领域,优化投资结构。创新观念和体制,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重点,吸引经济实力雄厚、技术实力强、管理水平高及信用良好的大企业、大集团,向有条件和符合产业政策的领域投资开发;积极引进市内外先进技术、关键技术和设备、管理经验,促进我区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提高工业技术水平、产品档次和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三是要多种渠道吸引民间资本。放宽市场准入,吸引民间资本以参股、联营、合作等方式向重点产业投资,实现低成本扩张。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投资,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鼓励民营企业在农、林、水以及公路、通信、环保、城建等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不断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实力,逐步成为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八)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调控。一是要加强工业经济运行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监测预警、运行调节、信息引导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快建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网络。加强对经济运行重大问题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及时提出预见性建议和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二是要积极构建银政、银企对接平台,畅通信息渠道。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衔接,进一步完善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引导银企加强合作,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坚持区别对待,尽可能保证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必需的流动资金贷款,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工业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要积极协调信贷投放。三是要加大对工业生产要素的调节力度。重点保障重点企业、重大工业项目水、电、气、劳动力、土地、运输等发展要素需要。

(九)实施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是要切实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培养工业经济管理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高素质的科技带头人、营销人才和技术工人队伍。加强对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引导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二是要努力营造人力资源开发的良好环境。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体系,建立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竞争的用人机制和激励与约束机制;不拘一格选拔一批工业人才,充实到各级干部队伍中来;打通各类人才队伍之间的交流渠道,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盘活和用好各类人才。落实吸引人才的有关政策,建立完善各类人才库,作好人才资源储备。三是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好现有人力资源。以鼓励发展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乡镇企业等劳动密集型工业为载体,发展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资金、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用活现有人力资源。

附件:巴中市恩阳区2016-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规划重点项目表(新增).xls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