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 恩阳区卫生健康局 > 其他法定信息

中共巴中市恩阳区委 巴中市恩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0-09-07 16:42

各镇党委和人民政府、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区级相关部门(单位):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中共巴中市恩阳区委

巴中市恩阳区人民政府

2020年8月31日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促进我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发〔2019〕43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委发〔2020〕7号)和《中共巴中市委、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巴委发〔2020〕9号)精神,结合恩阳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

(一)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服务功能,建立健全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健全评价和绩效考核制度。坚持城乡统筹,以城乡基层为重点,合理布局全区中医药资源,提高中医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区中医医院创建三级乙等医院,补齐短板,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发挥中医医院龙头带动作用,实现各级各类机构的功能互补、梯度支持,形成以预防在前、防治结合、康复为主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到2022年,综合医院逐步建成标准化中医科和中药房。区妇幼保健院规范设置中医药科室或提供中医药服务。(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

(二)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建设,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到2022年,全区所有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有中医综合服务区,配备中医医师,能够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发挥区中医医院作用,推动组建中医医疗共同体,加强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指导,助力分级诊疗,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实现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都有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师或乡村医生。加大中医药人员招引,卫生院的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20%以上,全区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50%。建立乡村基层中医药人员的补偿机制,体现对乡村基层中医药人员的扶持力度。(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

(三)强化中医药信息技术应用。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计划,鼓励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推广应用5G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开展中医药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加强区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电子病历、医院运营数据的规范上报。加强基层中医综合服务区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功能涵盖中医特色电子病历、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实现中医药健康数据信息共享、互联互通。(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市场监管局)

二、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

(四)强化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加强中医药应急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区中医医院独立传染病区建设,规范设置发热门诊,整合现有中医药资源,建立区级中医药应急队伍。建立重大疫情中医药人群预防和早期介入治疗机制,健全中西医结合体制机制,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等理论,及时推出中药预防和治疗方案,发挥中医药在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卫生健康局)

(五)彰显中医药治疗优势。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做优做强针灸、肛肠、眼科及心脑血管病、脾胃病等专科(专病)。力争到2022年,建成3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推广特色中医诊疗技术,推进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财政局)

(六)增强中医药预防作用。实施中医治未病行动,加强中医治未病科室建设,推动区级医疗机构设置或明确治未病科,开展治未病工作,基层医疗机构能提供中医药治未病服务。到2022年,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加强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在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实施“中医四季养生行动”,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提高居民中医健康素养。(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局)

(七)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加快推进医养园建设,结合康养服务,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特色康复医学。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支持中医康复技能人才培养,探索开展中医家庭病床康复服务。推动一批中医运动处方在慢性病管理中运用。(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医保局)

三、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八)强化中药材产业发展。结合区域优势,加快川明参、黄精主导品种的培育力度,将川明参培育成为巴中市“拳头”中药材品种之一,推动形成“一县一品”发展格局。依托中医药企业及专业合作社,探索立体种植、林药套种、果药套种等模式,开展标准化种植推广,推进集聚集约发展。重点培育一批中医药特色镇、村。积极推进良种良繁基地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区建成核心区域不低于500亩、辐射带动3000亩以上的道地药材主导品种良种良繁基地1个,1000亩以上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积极开展与中医药高校、科研机构、药企的友好合作,围绕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道地药材加工与研发、药旅融合等项目,带动一批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力争5年内招引1家投资不低于3000万元的重点中医药企业落地建设,依托柳林工业园区,新培育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1家、市级以上中药材专业合作组织4个、中药材种植面积不低于100亩种植大户10个,切实提高我区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商业化生产水平。(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道地药材推进办、区农业农村局)

(九)加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以中药饮片监管为抓手,向上下延伸,落实中药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督促中药材经营主体,实行“统一质检、统一仓储、统一购销、统一结算、统一管理”,构建药材药品经营平台,加强信息化监管,严格查验程序,实现中药材中药产品质量追踪溯源。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鼓励在产地建设初加工基地。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加大对中药生产、流通、使用环节的监督检查,开展中药饮片质量安全专项检查。推进中药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责任单位:区道地药材推进办、区医保局、区卫生健康局)

(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鼓励设立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加强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挖掘恩阳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探索“中医药+旅游、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康养”等发展模式,利用特色小镇、文化旅游、康养产业等业态发展机遇,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康养园区基地、中医主题酒店、食疗馆、特色小镇等精品景区景点。开展疗养、保健、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健康服务。(责任单位:区文广旅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卫生健康局)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十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巴山优才”计划,引进“高精尖缺”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医疗机构按规定设立特设岗位,引进急需紧缺型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提高全区中医药服务水平。争取全科中医师培训项目,加快推进全科中医医师培训,力争3年完成培训40名中医(助理)全科医师。开展基层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中医医疗、康复理疗、养生保健、养老、健康管理等中医药健康服务技能型人才培训,到2022年,基层医疗机构均有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人员。实施“西学中”骨干人才培训项目,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允许未接受规范中医教育的非中医类别医师通过学习考核后提供中医服务。(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社局、区财政局)

(十二)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完善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薪酬制度,落实允许中医医疗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中医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培育国医大师后备人才,加强省级名中医、省中青年名中医、市级名医名科名院等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吸引、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的长效保障机制,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离退休老中医专家、在职在岗中医药人才到基层服务。完善乡村基层中医药医生补偿机制,加大扶持力度。(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

五、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

(十三)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契机,推进中医药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普及中医药知识,提升全民中医药文化素养。综合运用微博、公众号、互联网等载体,传播中医药文化,加大恩阳区创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公众知晓度。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等活动,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理念,增强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同。(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卫生健康局、区融媒体中心、区教科体局)

六、强化中医药发展保障

(十四)强化管理体系。按照“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评审标准,设置承担中医药管理职能的机构,成立巴中市恩阳区中医药管理局,合理配置人员力量,牌子挂在区卫生健康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管理。统筹协调中医药发展规划、质量管理等工作,促进中医药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提高中医药行业管理水平。卫生监督执法机构配备专(兼)职中医药执法人员,加强中医药监督管理。加强中医医疗联合体管理,督促医疗联合体内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质量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依托“医疗三医监管”平台动态监测中医药服务机构和人员服务行为,实现精准高效管理。(责任单位:区委编办、区卫生健康局)

(十五)完善医保政策。建立和完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合理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引导中医药适宜技术使用和传承创新发展。探索制定中西医同病同价政策,筛选一批常见多发、中医治疗优势明显的病种试行中医、西医治疗单病种同价付费。逐步将中医诊疗效果明显、诊疗方案明确、诊疗技术成熟的疾病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合理确定付费标准。探索开展特殊慢性病按人头付费,探索对医疗康复等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且日均费用较稳定的疾病按床日付费。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按规定支付。(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卫生健康局)

(十六)加大资金保障。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统筹安排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加大地方财政对中医药发展资金支持力度,支持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公立中医医院投入主体责任,加强区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环境。(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卫生健康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