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 恩阳区渔溪镇 > 规划计划

渔溪镇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2021-01-05 16:15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渔溪镇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广泛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先后组织436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冲锋在前、站在“疫”线,做到使命在身、责任在肩。累计排查武汉、重庆、云南、山东、新疆等疫情高发地区和境外来(返)镇人员982名,其中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6人,无疑似和确诊病例。坚持“两手抓、两不误”,确保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在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解除后,按照相关政策措施,有序抓好企业和经营主体复工复产复市、学校复学复课和1.5万余人次农民工返岗就业,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二)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作为头等大事,对照“一超六有”、“一低五有”标准,对全镇2338户贫困人口和13个贫困村开展“回头看”,认真落实建档立卡数据核实核准、脱贫攻坚挂牌督战、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清零行动和脱贫攻坚调查等重点工作,针对发现的弱项和短板,细化整改措施,全面整改各级历次反馈问题157个,“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发现问题119个,脱贫攻坚挂牌督战问题44个,暗访督查发现问题48个。强化脱贫巩固提升,对全镇45户监测户和19户边缘户,实施政策兜底、产业带动和就业扶持等政策,确保收入超过脱贫线50%以上。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按照帮扶力量不减的原则,严格按照每月4次以上入户帮扶要求,认真倾听贫困户心声,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切实提高驻村帮扶水平,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

(三)圆满完成镇村改革目标任务。扎实做好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顺利完成33个村(社区)合并工作,渔溪镇由52个村(社区)减少至34个村(社区),减幅达40%,成立过渡期临时党(总)支部和村(居)工作委员会,涉改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100%。有序推进乡镇综合改革。根据职能职责,科学设置“七办五中心”,严格落实“一枚印章管审批”要求,切实解决群众办事办事难问题。稳妥推进村(居)民小组调整优化,按照法定程序,顺利完成既定目标任务,我镇由原先304个村(居)民小组减少至197个村(居)民小组,村民小组减幅达40.8%。

(四)持续稳步推进社会民生事业。一是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完成苍巴高速渔溪段的征地拆迁和建设协调服务工作,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复垦指标显化项目摸底调查工作,完成箭弓等3个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凯哥、红星水库综合整治,有序推进槐树等4个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和远望、石门道路建设等重大项目。二是产业发展有声有色。根据区委“优质粮油、品质果蔬、特色养殖”的产业部署,完成镇域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确定核心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思路,建设道地中药材示范基地。规模发展芦笋1450亩,其中大棚芦笋220亩,种植川明参4200亩,枳壳、黄精200亩,全镇实现生猪复养6万余头、玉米种植2.3万余亩、稻谷育苗2.7万斤、时令蔬菜种植6600余亩。三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力实施交通、水利和公共服务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同上级主管部门对接,加快完成场镇污水处理厂扫尾工作,尽快投入使用。农村“厕所革命”深入推进,村级阵地建设不断加强,交通、水利、用电等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四是社会保障全面落实。完成2020年56024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收工作,征收金额1400万元,全镇参保率达9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参保873人,开发使用疫情专岗等公益性岗位52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登记3.5万余人,“春风行动”帮助农民工外出返岗121人,为1.5万余名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健康服务。五是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抓好扫黑除恶和信访稳定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党委对扫黑除恶工作和信访稳定进行及时研判,实行涉黑涉恶线索及社会乱象线索一月一排查一月一报告制度,排查社会乱象线索0条。对12345、省信访系统、来信来访等建立台账,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回复化解,对老难信访问题实行领导包案制,全镇共受理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256件,调解各类纠纷68起,信访化解率和矛盾调解率达100%。安全发展基础持续夯实。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2020年镇党委专题研究安全生产工作9次,累计开展安全生产联合大检查3次,组织各类专项检查8次,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87个,整改87个,整改率达100%。持续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五大专项整治行动”,禁止“五烧”清洁乡村环境整治提升,重点加强对辖区内“五烧”的宣传和巡查力度。务实抓好征兵、残疾人量服、返乡农民工提升培训等各项工作。

二、2021年工作打算

2021年,我镇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市委四届十次全会和区委二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积极谋划“十四五”发展思路,围绕“博士之乡、生态渔溪”为目标,全面推动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在渔溪落地落实。

(一)聚力城区副中心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城镇建设提档升级。一是完善集镇基础设施。依托苍巴高速建设开通,扩大集镇建设向太极、新桥方向延伸,完善集镇供排水管网工程和街道黑化、亮化、绿化工程,新建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提升集镇文化品质。依托历史文化景观,修缮保护“步月塔”,建设500平方米步月塔文化公园,新建绿道2公里、乡村旅游酒店1处,切实提升集镇品质。三是改善集镇人居环境。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整治背街小巷,增加安防设施,健全场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集镇环境管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整治乱摆摊、乱占道、乱张贴、乱抛物等行为,全面提升居民素质,创建优雅的人居环境。以良好的经济发展条件、规范的集镇秩序、健全的基础配套设施吸引附近乡镇、县区的居民到渔溪居住,力争五年建成集镇面积达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5万人的城市副中心。

(二)发挥资源优势带动作用,坚持项目带动,持续狠抓招商引资。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力配合抓好苍巴高速渔溪段建设征地拆迁协调工作,完成金星、新桥等村183户房屋拆迁和土地、林地、池塘等丈量锁定工作,积极与中铁十四局四公司搞好对接,确保苍巴高速渔溪段项目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巩固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努力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实施8公里“渔和”路黑化工程;抓实川新村—八角村—升旗社区和碾盘社区等合并村居道路畅通工程前期工作;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完成红旗等5口病险水库治理和20口山坪塘除险加固,新建一批微水池;建成场镇河堤6公里;完成文通、三清庙村等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继续加大农村农电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大对外招引引资力度。将招商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依托恩阳西大门地理位置和苍巴高速交通优势条件,建设特色农产品、道地药材交易市场,围绕特色农产品销售、康养旅游、道地药材交易等方面多积极开展招商活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改善服务质量,鼓励本地居民和外地返乡人士回乡创业,吸引外来企业在渔溪投资兴业。

(三)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特色农业品牌。一是打造“博士之乡”文化产业园区。以博士文化为载体,邀请博士回乡,组织开展“博士文化讲座”和“夏令营”活动,弘扬博士文化;以和平小学为基地,提升博士文化展览馆,让各界人士了解和感受博士文化,努力打造“博士之乡”文化新名片。二是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按照产业园区化的要求,坚持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主抓手,努力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抓好现有产业园区管理,建成以三清庙村、文通村、桂花村、莲花寺村为中心的川明参、黄精、枳壳等为主的道地药材示范基地2000亩,建设川明参主题展览馆1处;5年内,种植玫瑰、芍药等具有观赏性中药材1500亩,建成以王槐村为中心的现代农业观光产业园;围绕“芝子河”王槐段,打造水上游乐+休闲垂钓的田园农旅综合体。三是建设绿色生态康养基地。以天池—金宝—新文为中心大力发展森林文旅康养,建设文化长廊、漫游步道和民宿酒店等配套设施,打造绿色生态康养基地。创建乡村振兴示范镇和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四)不断优化民生社会事业,增强民生福祉,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一是办好民生实事,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深入开展文化下乡等惠民活动;着力优化公共服务,持续抓好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和三河便民服务分中心管理运行工作;加强就业培训,提高群众生产就业技能;优化教育医疗环境,加快和平小学学生食堂、中心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等教育医疗项目建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突出民生保障,全面兑现落实惠民政策。全面兑现落实耕地地力保护、退耕还林、生态效益林补贴等各类惠农补贴和残疾人生活补助、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民生政策,落实养老院和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抓好2021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评定审核工作,对因病、因灾等低收入家庭落实临时救助,全力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条件。三是补强三农短板,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抓好农业生产,着力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可持续供应;继续加大农业生产性补贴和促进农民非农就业,保证农民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逐步实现高水平的城乡发展一体化。

(五)着力推进基层治理创新,筑牢基层基础,确保大局和谐稳定。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如期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严格按照村“两委”换届工作要求,严把工作程序和时间节点,聚焦换届工作关键环节,稳步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各项工作,持续强化改革工作开展过程中风险隐患的排查化解,确保如期完成村“两委”换届任务,做好改革调整的后半篇文章。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加快推进传统农村社区向现代农村社区转型升级,加大农村社区治理特色化发展,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二是健全治理机制,全力激发基层社会活力。积极探索村(居)治理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公开机制,培育发挥“自治”基础作用,设立村(居)工作准入清单,建立以村居民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标准的村(居)治理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公开机制,让广大村民拥有了更多“话语权”,让他们大胆提事、科学决事、合法理事、共同监事,依法有序地参与民主自治管理,着力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务实治理举措,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完善信访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解机制,强化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和群众信访件的办理;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做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常态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监测,尤其是汛期必须落实24小时监测机制和预警机制,全力保障群众安全度汛。不断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机制,对农村宴席、学校食堂、场镇医药经营门店必须定期不定期开展监测,切实维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营造良好社会治理氛围环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和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