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 恩阳区兴隆镇 > 其他法定信息

兴隆镇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的实施方案

2022-10-25 16:58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田长制的意见〉的通知》(川委办202223)和《中共巴中市恩阳区委办公室 巴中市恩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巴中市恩阳区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恩委办字202234)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扛牢扛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构建覆盖全部、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耕地保护监管网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保护机制,严格落实镇、村(社区)、网格三级“田长制”,实现保护责任全覆盖,牢牢守住我镇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从严保护。坚守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牢固树立耕地保护意识,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摆在突出位置,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对各类建设布局的约束,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保护利用好永久基本农田。

(二)坚持权责一致。镇党委、政府扛牢扛实耕地保护责任,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健全以镇、村(社区)、组三级负责人为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的管控机制。 

(三)坚持奖惩并举。健全完善激励奖惩机制,对耕地保护成效突出的各级田长、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对耕地保护不力、问题突出、情节严重的单位和个人实行约谈问责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三、总体目标

严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非耕地化”,确保我镇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布局更合理。到202212月,初步建立镇、村(社区)、网格三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将各级田长责任分解到点、落实到人,严格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一块耕地都有田长负责。

四、主要工作内容

(一)强化耕地保护,严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1.严控耕地“非农化”。一是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绿化装饰以及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植物。违规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造林的,不予核实造林面积,不享受财政资金补助政策。二是严禁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要严格控制铁路、公路两侧用地范围以外绿化带用地审批,不得违规在河渠两侧、水库周边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禁止以城乡绿化建设等名义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三是禁止以河流、湿地、湖泊治理为名,擅自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挖田造湖、挖湖造景。不准在城市建设中违规占用耕地建设人造湿地公园、人造水利景观。四是对新建的自然保护地应当边界清楚,不准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地以外的永久基本农田和集中连片耕地,不得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五是不得违反规划搞非农建设、乱占耕地建房等。六是对各类未经批准或不符合规定的建设项目、临时用地等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责令限期恢复原种植条件。

2.严控耕地“非粮化”。严格控制新增农村道路、畜禽养殖设施、水产养殖设施和破坏耕作层的种植业设施等农业设施建设用地使用一般耕地,确需使用的,应经批准并先行落实“进出平衡”。

(二)多措并举,鼓励发展粮食产业 

1.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落实《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川农发〔20221号),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新建和改造提升并重,加大资金投入,建成一批集中连片、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健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有序推进轮作休耕,大力实施农村撂荒地整治,防止耕地闲置、撂荒。

2.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调动种粮积极性。按照“谁种粮、谁受益”原则,鼓励规模化种粮,在现有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及农机购置补贴等普惠式生产性补助之外,加强补贴的针对性,全面调动种粮积极性。 

3.保障耕地科学用水,强化耕种质量。一是通过高效节水、渠系配套改造提升、小农水等项目,充分保障耕地用水,多措并举,积极行动,统筹水源调度,严格用水管理,全力提升农业耕地灌溉用水,充分保障我区农田耕地用水量。二是充分发挥农业支持补贴政策作用,加大耕地质量建设投入,确保耕地质量稳步提升。三是用好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造成的面源污染,提高农村耕地质量。

(三)加强耕地监测监管和违法处理力度

一是积极与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对接,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强化对耕地和永久性基本农田的监管,督促区域范围内的田长加强巡查检查。二是对于发现的违法行为,要按照各自职责,严格依法查处。当事人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坚决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五、田长制设置及职责 

按照镇、村(社区)、网格分三级设置田长,田长设置及职责具体如下:

(一)镇级田长:镇党委书记、镇长

镇设立田长,由党委书记、镇长担任,其他领导任副田长,每个副田长负责各自挂联村区域。职责:镇级田长对镇域内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负总责。

1.负责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组织实施本区域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指导村级田长制工作,建立健全巡田队伍,加强巡查检查和责任监管。副田长协助田长开展工作,落实责任区域各项工作任务。

2.对镇域内土地开展全覆盖常规巡查。每旬开展巡查、检查不少于1次,做好记录,着重巡查违法建房、堆物、取土、排放倾倒污染物和渣土等废弃物的违法占地行为,以及破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损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等情况。督促村(社区)级田长报备责任区域内的土地承包、租赁情况,对辖区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每月将巡查情况报区级田长办公室,自觉接受区级田长的监督考核。

3.镇通过巡查或村(社区)上报、信访举报等途径发现的违法占地、破坏耕地、“大棚房”等问题线索,要第一时间制止,督促协调村(社区)和违法当事人及时整改,并在24小时内书面上报给区级田长办公室及有关责任单位。对区级田长制办公室及有关责任单位通报转办的违法线索,要限时核查处置,督促协调村(社区)和违法当事人限时整改。违法整改工作应在一周内完成。

4.监督村(社区)级田长履行职责,定期听取村(社区)级田长落实田长制的情况汇报,将田长制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村(社区)级田长责任单位奖惩的依据。

(二)村(社区)田长:村(社区)党(总)支部书记

村(社区)设立田长,由村(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担任,村“两委”成员担任副田长,每个副田长负责村(社区)一片区域。     

职责:村(社区)田长对本行政区域范围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负总责。

1. 严格落实镇级方案,建立相关工作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2.坚持源头治理,每周开展全覆盖督查监管不少于1次,实时掌握本村(社区)土地保护利用情况。着重巡查违法建房、堆物、取土、排放倾倒污染物和渣土等废弃物的违法占地行为,以及破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损坏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等情况。对本村(社区)新发生的违法占地行为要第一时间发现、制止,并于违法行为发生12小时内上报给镇级田长,负责督促违法当事人完成整改,恢复土地原貌,协助各相关部门开展违法建筑物拆除,消除违法状态。每月将巡查情况报镇级田长,自觉接受镇级田长的监督考核。

3.做好巡查检查和工作记录。每月将本村土地承包、租赁情况和落实“田长制”的情况向镇级田长书面报告。

(三)网格田长:村民小组组长

村民小组设立网格田长,原则上由村民小组组长担任,负责本村民小组区域。职责:网格田长对本组范围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负总责。 

1.严格落实网格“田长制”相关工作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2.每周对本组土地开展监管巡查不少于2次,实时掌握本组土地保护利用情况。对本组新发生的违法占地行为要第一时间发现、制止,并于违法行为发生1小时内上报给村(社区)级田长,负责督促违法当事人完成整改,恢复土地原貌。协助各相关部门开展违法建构筑物拆除,彻底消除违法状态。     3.做好巡查检查和工作记录,自觉接受村(社区)级田长的监督考核。 

(四)设立工作机构

设立镇级“田长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国土所,落实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田长制”日常事务工作。镇级“田长制”办公室主任分管自然资源规划工作的副科级领导干部担任,副主任由国土所负责人担任。

“田长制”办公室分别于6月、12月上旬向区级“田长制”办公室报送半年和年度工作情况。 

六、工作保障

(一)建立逐级负责机制。实行各级田长责任制,一级向一级负责,逐级压实责任,落实任务。要在本辖区抓点示范,迅速推动工作开展。

(二)建立资金保障机制。要落实“田长制”所需资金,保障经费投入,确保“田长制”工作顺利推进。

(三)建立群众参与机制。“田长”职责范围及监督电话等有关信息要在媒体上统一公布,镇、村(社区)、组均要设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标明保护面积、范围、示意图、责任人、田长及举报电话,对举报属实准确的予以奖励,形成全社会关注、公众参与、齐抓共管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良好局面。 

(四)建立考核奖惩机制。“田长制”工作纳入对各村(社区)的年度重点目标实绩考核内容,对工作尽职尽责、成效显著的予以表扬奖励。每年选定耕地保护先进村(社区)和先进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并在申报安排使用耕地保护激励资金、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资金和项目上予以倾斜。对工作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考核不合格的进行约谈,对严重失职渎职的,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

   (五)建立科学宣传机制。运行“田长制”长效机制,要加强宣传,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接基层的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掌握舆情动态,坚持网上导控与线下处置相结合,主动引导与舆情管控相结合,确保掌握主动提炼典型问题、典型案例在各种媒体平台上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材料。有针对性地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诉求,避免发生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