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 恩阳区人民政府 > 规划信息 > 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

巴中市恩阳区关公镇西南村乡村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2019-05-30 20:21 来源: 关公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强调,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关公镇西南村地处恩阳区南部,距关公场镇12公里、恩阳城区15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359户1176人,按照“支部+专合组织+农户”的模式,发展优质葡萄1200余亩,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探索巴中市乡村振兴特色路径,打造乡村振兴西南村样板,根据《中共巴中市恩阳区委 巴中市恩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的意见》《恩阳区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方案》,结合巴中西南村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在活力,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紧紧围绕以“味美萄园,游玩西南”的发展主线,筑牢“产业兴旺”基础,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构建“乡风文明”体系,健全“治理有效”机制,实现“生活富裕”目标五大工程,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与具有“西南”特色的美丽乡村。

  二、总体目标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脱贫富民战略、生态立村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紧紧围绕“味美果园,游玩西南”的发展主线,狠抓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乡风民情、党风廉政、脱贫攻坚五项重点工作,着力打造葡萄园区、体验农业、新村建设、农旅融合示范,让西南村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发展更加均衡。

  总体定位:恩阳区乡村振兴南门户与休闲客厅,以绿色农业基地、生态人文村落、城郊乡村旅游目的地为主导,以特色体验游、民宿农家游、葡萄深加工、生态蔬果园为支撑的幸福美丽乡村。

  三、空间布局

  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

  (一)优化利用乡村生产空间。进一步优化乡村生产力区域布局,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规范乡村产业发展秩序,形成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乡村产业布局。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制度,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确保粮食安全。将乡村生产活动融入区域性产业链和生产网络之中,科学划分乡村经济发展片区,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合理布局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展销中心等,促进不同类型产业集聚发展。

  (二)合理布局乡村生活空间。按照城乡融合发展要求,推动义务教育、健康养老、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逐步实现布局合理、质量相近、服务相同。坚持问题导向,加快交通、供水、供电、通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完善污水垃圾处理、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适当增加旅游、休闲、停车等服务设施,建立科学管理、持续运营的新机制,努力满足乡村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建设村民活动中心、公园、停车场等村落公共生活空间,充分满足农民休闲、娱乐等各方面的需求。科学布局乡村菜市场、便利店、快餐店、农资配送站等物资集散地,注重融入时代感、现代性,着力构建便捷的生活圈,让乡村居民过上有品质、更舒适的生活。

  (三)严格保护乡村生态空间。依据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体现区域差异,重视山体形貌维护、土地综合治理、植被修复养护、水岸防护等。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对重点山林、田园等实行最严格保护。实施荒山造林、农田林网建设、水系林业生态工程,构建绿色生态廊道,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总体布局:根据西南村地形地貌以及资源禀赋,规划形成“一环两心三片多点”的空间布局体系,发展葡萄种植深加工、有机果蔬、乡村特色游、民宿农家游和体验农业园,建成美丽生态乡村体验基地。

  一环:借助现有西南村村域内的交通情况,通过提升、新建、黑化现有道路,在重要区域增设接待中心、牌坊标识、旅游公厕、停车场、旅游服务点等配套设施,构建串联西南村域的7.8公里旅游环线。

  两心:在西南村二社,结合现有聚居点建设情况,规划村史馆、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文化设施,配套儿童游乐、运动公园、接待中心等旅游设施,策划“亲子部落、放飞周末”、葡萄节、花会、灯会、庙会、歌会等文化旅游活动,建成文旅中心。依托现有葡萄产业良好基础,在五社规划深加工基地,建成产业中心。

  三片:规划覆盖全村域的1200亩葡萄种植产业片、六七社300亩有机水果蔬菜种植片、四社体验农业园片区。

  多点:结合西南村村民建房及聚居点情况,适量发展小微养殖业,结合70余亩水域养殖鱼、虾、牛蛙等水产,作为产业补充,构建多点支撑极。

  四、具体目标

  (一)产业振兴。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产业布局,做好产业规划,优化种养植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壮大生产基地规模,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始终把产业兴旺作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西南村实际,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

  1、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1)提升优质葡萄种植产业

  为壮大西南村集体经济收入,现状采取“农户将土地入股,村集体负责土地整理,业主负责果苗栽植、管理和销售”的方式,发展优质葡萄1200亩。

  本次规划对现有一社、二社、三社、四社、五社1200亩葡萄种植区域进行限产提质、技术改良,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提升种植技术实现亩产增收,估算投资约120万元。

  (2)发展生态水果蔬菜种植

  针对六社、七社无特色种植基础的现实情况,本次规划通过土地整理、农户入股、业主负责等方式,发展优质生态水果蔬菜种植面积300亩,估算投资60万元。

  (3)适度发展特色水产养殖

  结合西南村塘库众多,水域面积广的特点,对村域内70余亩水域养殖鱼、虾、牛蛙等水产,促进农民增收,估算投资约36万元。

  (4)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新建产业道路500米,投资约40万元;提升改造产业道路2000米,投资约80万元;新建葡萄深加工基地1个,投资约200万元。

  综上,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共计投资525万元,每年投资约175万元。

  2、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

  立足西南村近郊和恩阳机场优势,大力发展以休闲观光、体验科普为主的精致农业、园艺农业、体验农业,打造有特色、有效益的现代休闲农业项目。

  在西南村二社,坚持“亲子部落、放飞周末”主题,建设儿童游乐、运动公园,投资约300万元;建设旅游接待中心,投资约200万元;特色民宿项目,估算投资150万元(每年建设2-3处,投资约50万元)。

  在西南村四社,建设体验农业园30亩,投资约12万元。

  建设串联全村域的7800米旅游环线,其中新建旅游联系道路1800米,估算投资120万元;提升旅游道路6000米,估算投资150万元。

  综上,2019-2021年共计投资约932万元,其中政府投资约270万元,社会资本投资约662万元。

  2019年目标:完成3000亩葡萄提质、技术改良,投资30万元;完成100亩优质水果蔬菜种植,投资20万元;完成12万元水产养殖投入;新建产业道路200米,提升改造600米,投资36万元,启动葡萄深加工基地选址等前期工作;改造民宿2处,投资50万元;建设农业体验园,投资12万元;完成旅游接待中心至老村部旅游道路提升2000米,投资50万元;启动游乐园、旅游接待中心等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前期工作。共计完成投资210万元。

  (二)人才振兴。加强乡村本土人才队伍建设、吸引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发展、持续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培育农村多层次人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坚持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大力实施“人才强村”战略,完善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1、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骨干、现代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专业营销策划人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党员干部以及财会人员,利用企业锻炼、自主学习、田间课堂等方式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按照不同的专业和领域开展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培训。到2021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60人以上。每年定期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参加连续5天以上的脱产业务培训,基本实现全覆盖培训。

  2、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力度。充分利用高校、技术服务中心及各类培训基地,完善农业专业人才培训体系,采用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技推广、农村卫生、乡村教育、农村养老、农村社会组织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实行多层次、广覆盖、全方位的技能培训。

  (三)吸引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发展。鼓励和支持西南村返乡人员创业创新,引导返乡人员组建创业创新团队,培育形式多样的产业联盟或联合体,积极支持返乡人员发展产业。每年引进1-2个返乡人员发展产业。

  2019年目标:组织1期基层农技人员(葡萄种植户)参加连续5天以上的脱产业务培训,引进1-2个返乡人员发展优质水果蔬菜种植产业。

  (三)文化振兴。坚持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提升农民文明素养,持续开展乡村精神文明创建、强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乡村文明新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深入挖掘乡村文化、民俗文化,加大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力度,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塑造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的乡村思想文化体系,打造文化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1、持续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农村活动,结合“学理论、懂政策、做明白人”理论大众化示范点建设。引导广大农民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加大移风易俗工作力度,引导群众积极改陋习、树新风,实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到2021年,节地生态安葬率基本达到60%。

  2、强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载体,坚持一院多能、一室多用,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统筹建设各类活动场所。规划与村部合建村史馆、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估算投资约120万元。

  3、弘扬乡村优秀文化传统。推进乡村记忆工程,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记忆建筑保护力度,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做好川东北民居、古亭楼台等乡土文化价值建筑的保护利用,每年修复1-2处,估算投资约60万元;按照“三月踏青、四月闻香、五月尝鲜、六月采摘、七夕浪漫、八月激情、九月酿酒、十月收获、一冬回味”的宣传开展葡萄节活动;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花会、灯会、庙会、歌会等民俗文化活动,估算投资约30万元。

  综上,2019-2021年共计投资约210万元。

  2019年目标:完成与村部合建村史馆、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用地选址,前期规划,完成一期投资40万元;修复1-2处民居、历史记忆建筑修复、修缮,投资约20万元;举办葡萄节,投资约10万元。共计完成投资70万元。

  (四)生态振兴。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魅力乡村内涵;加快推进绿色循环农业进程,全面促进可持续发展;“山水林田”协同治理,全面优化生态格局,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西南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和生态质量,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1、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建立并运行农村改厕管护长效机制,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规划建设农村公共厕所5处,估算投资35万元;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创新污水治理模式,建设经济实用的污水处理设施5处,估算投资约45万元。规划建设垃圾转运和大件处理中心1处,按700—1000米的服务半径同步配套相应的垃圾收集箱,实现城乡环境卫生同标同质,估算投资约60万元。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逐步加大管护经费投入,三年估算环境长效管护经费6万元。到2021年,新型农村社区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50%以上。

  2、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项目法人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探索建立“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保险联动”的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厂和收集体系运行模式;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生物农药,严格按照农药的安全间隔期进行使用,减少农药使用量。

  3、实现生态资源价值。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实施原生态保护,建设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食品、旅游产业链,就地或与城市餐饮挂钩,直接供应,筑牢“食品安全”线,同时为村民创收。

  综上,2019-2021年共计投资约146万元。

  2019年目标:新建公厕1处,投资约7万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1处,投资约9万元;完成部分垃圾收集箱放置,投资约15万元;环境长效管护经费2万元。共计完成投资33万元。

  (五)组织振兴。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建设法治乡村,推进乡村德治建设,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着力健全完善乡村组织体系,激发乡村各类组织活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西南村现有党员34人,其中60岁以上21人,60岁以下13人。村支部书记1人,支委委员2人。在几层组织建设中,持续推进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的组织和干部、向上级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不断提升农村党组织公信力和影响力;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注重从产业领头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不断培育党员后备力量,每年发展党员1-2名。加强村级组织运转保障工作,财政补助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每年不低于10万元。2019年完成村部用地选址,前期规划。

  2、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统一组织修订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支持村民委员会在党组织领导下依据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开展群众自治工作,2019年完成村规民约制定工作。

  3、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探索开展“菜单式普法”,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生态环保、婚姻家庭、电信网络诈骗等与乡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着重加强对乡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服务教育工作;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维护乡村和谐稳定;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托电子巡更系统,科学划分巡逻区域,优化防控力量布局,整合特巡警、派出所民警、辅警、保安、网格联防员等巡防力量,强化对重点时段、重点线路、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的显性用警和武装巡逻,提升乡村动态控制能力。

  4、实施乡村德治工程。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以家庭、村居、行业为基本单元,以家风促村风带行风,推动形成家风正、村风淳、行风清的良好社会风尚;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心理咨询室,专业化开展精神卫生和心理抚慰工作,聘请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心理辅导人员、志愿者,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疏导。

  投资估算:五大振兴行动计划三年共计投资约1288万元,其中政府投资约626万元,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约662万元。

  2019年目标:完成产业振兴投资210万元,文化振兴70万元,生态振兴33万元,合计313万元。

  五、实施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全村上下要提高对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的认识,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科学配置资源,强化责任落实,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健全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机制,切实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一)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把党管农村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

  (二)健全推进机制。树立“一盘棋”“一张图”理念,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落实镇主体责任,督促各部门按照职能,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协同配合,形成乡村振兴工作合力。

  (三)锻造过硬队伍。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分级抓好村“两委”干部培训,采取领导授课、外出观摩、典型辅导、座谈交流等方式,提高村“两委”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四)强化督导落实。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情况的考核监督和激励约束,调动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健全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制定考核指标,定期开展考核、检查,建立镇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五)营造良好环境。尊重群众和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先行先试、开拓创新,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形成全体群众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局面;坚持用树典型的办法抓乡村振兴,把抓典型作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基层创造的乡村振兴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用典型的经验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