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 恩阳区人民政府 > 规划信息 > 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

巴中市恩阳区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2017-08-09 15:45 来源: 区司法局 作者:区司法局
巴中市恩阳区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六五”普法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圆满完成了法治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得到深入宣传,“法律七进”工作深入持久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不断深化,法治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逐步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建设法治恩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做好全区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根据中央、省、市规划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一)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省委、市委、区委各项决策部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区新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推动工作创新,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依法治区、建设法治恩阳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为“十三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为全区加快绿色发展,决战脱贫攻坚,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作出新的贡献。(二)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普法宣传教育机制进一步健全,法治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法律七进”进一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性进一步增强,依法治理和法治扶贫进一步深化,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全民法治观念和全体党员党章党规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基本形成。(三)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更好地服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三大发展战略”,为全面实施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四新恩阳”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坚持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法治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使党员群众掌握、遵守、运用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依法治理有机结合,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和党内法规实施活动中,引导党员群众在法治实践中自觉学习、运用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提升法治素养。——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根据不同地区、部门、行业及不同对象的实际和特点,分类精准实施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七进”,强化问题导向,突出抓好重点对象,带动和促进全民普法。——坚持创新发展,注重实效。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理念、机制、载体和方式方法创新,切实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落实责任,协调联动。全面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健全普法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各地各部门各行业“七五”普法责任,形成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社会大普法格局。二、主要任务(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宣传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和党内法规建设的生动实践,使全社会了解和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深入学习宣传省委依法治省、市委依法治市、区委依法治区决策部署,宣传法治四川、法治巴中、法治恩阳建设的具体实践,增强全社会参与全面深化法治恩阳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深入宣传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理念,宣传党的领导是宪法实施的最根本保证,宣传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我国的国体、政体,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宪法基本内容,宣传宪法的实施,实行宪法宣誓制度,认真组织好“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推动宪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教育引导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增强宪法观念,坚决维护宪法尊严。(三)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把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任务,大力宣传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律法规,提高人民有序参与民主政治的意识和水平。大力宣传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促进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大力宣传依法行政领域的法律法规,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行政相对人遵守行政管理秩序的意识,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大力宣传市场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树立保护产权、平等交换、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意识,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健康运行。大力宣传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宣传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防灾救灾、禁毒防艾、消防、交通、防范诈骗、反家暴、慈善、社会救助和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宣传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提高全民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和预防能力。大力宣传国防法律法规,提高全民国防观念,促进国防建设。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民族地区繁荣稳定,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谐。大力宣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动“五彩巴中”恩阳增长极建设。大力宣传互联网领域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网民依法规范网络行为,促进形成网络空间良好秩序。大力宣传诉讼、行政复议、仲裁、调解、信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维护权利,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宣传脱贫攻坚领域相关政策法规,引导群众在脱贫奔康过程中依法办事、合法致富。在传播法律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意识,大力宣传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破除“法不责众”“人情大于国法”等错误认识,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四)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适应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加大党内法规宣传力度。突出宣传党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尊崇党章,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决维护党章权威。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各项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与国家法律宣传的衔接和协调,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做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五)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将法治宣传教育和群众文化生活紧密结合,推动法治文化融入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社区)文化、网络文化,不断丰富法治文化活动载体和形式。按照“一地一品牌”,创编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川剧、法治话剧、法治小品、法治歌曲、法治评书、法治快板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艺作品,打造地域特色法治文化品牌,通过“相约古镇”“法治文艺千村行”等形式对优秀作品进行集中巡演。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主题活动。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开展“法治电影进院坝”“法治文艺进万家”等活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把法治元素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设计,推动法治文化书屋、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商城、法治示范教育基地等法治文化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建设“红色法庭”等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法治教育基地。 (六)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化法治城市创建,全面开展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2020年底,全区达到省级“法治县(区)”标准,争创国家级“法治先进县(区)”;70%的乡镇(街道)达到区级“法治乡镇(街道)”标准,50%的乡镇(街道)达到市级“法治乡镇(街道)”标准;90%的单位达到市级“依法行政单位”标准。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教育引导基层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居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谁管理谁负责”原则,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发挥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七)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促进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提高全区干部群众思想道德水平,为全面依法治区创造良好人文环境。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三、对象和要求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领导干部、青少年、农民、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以“法律七进”为抓手,按照有规划、有大纲、有教材、有载体要求,突出法治宣传教育系统性、分众化、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推动法治进意识、进观念。(一)推进法律进机关。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以身作则、做学法用法表率。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等会前学法计划,每年组织开展集体学法不少于4次。逐步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学法考勤、学法述法档案、学法情况通报等制度,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考核、考察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健全日常学法制度,创新学法形式,拓宽学法渠道,依托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搭建日常学法平台,定期组织开展法治讲座、法治论坛、法治研讨等,推动经常性学法不断深入。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的必训内容,在其他各类培训课程中融入法治教育内容,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凡是涉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坚持决策前专题学法,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率达100%。加强党员干部对党章和党内法规的学习,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廉洁自律上追求高标准,自觉远离违纪红线。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普遍设立公职律师。2020年底各级党委政府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二)推进法律进学校。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做到有大纲、有教材、有师资、有课时、有考试“五落实”。完善中小学法治课教材体系,在小学普及宪法基本常识,在中、高考中增加法治知识内容,使青少年从小树立宪法意识和国家意识。配齐配强法治课教师、法治辅导员、法治副校长并加强管理培训,将法治教育纳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开设法治课程,在开学第一课、入队入团或毕业仪式中有机融入法治教育内容,各学校每个班上法治课一学期不少于1课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运用模拟法庭、巡回法庭、法治演讲(征文)、法治班会、以案释法、说唱“普法三字经”、交通手势操等形式开展学校法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利用“小手拉大手,文明守法一起走”“学生带法回家”等形式创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通过设立校园图书馆、图书室、图书角、青少年宫、校园网站等形式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网络建设,在全区推广“青少年法德教育”模式。区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将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和依法治校情况,纳入对学校教学和常规管理考核。(三)推进法律进乡村、进社区。围绕脱贫攻坚,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普法责任制,全面推行一乡镇(街道)一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员)、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加强法治扶贫宣传,开通乡村扶贫普法直通车,培育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建立城乡专(兼)职普法队伍,深入开展“法治宣传进千村(社区)进万户”“法治电影进院坝”“法治文艺进万家”等活动,利用“五小普法套餐”“法律赶场”“送法下乡”等形式,开展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印发《法律服务手册》,达到一户一册,帮助村(居)民遇事找法。建立完善村(社区)干部集中学法制度,不断提升广大基层干部法律素养,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村(社区)干部每年集中学法不少于2次。扎实开展社区标准化和“四好村”创建活动,用法治助推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大力推广依法治村“七步法”,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立完善群众议事、社区听证、工作评议、民情恳谈等制度,健全村(居)民监督机制,加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制定和约束。促进群众在城乡依法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加强对农民工等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按照属地管理和“谁用工谁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把法律常识教育列入劳务培训学习计划,流出地党委政府有计划地开展对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行前法治宣传教育,帮助、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权,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加强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打造一批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墙(橱窗),整合人民调解室、党员远程教育活动室、农民夜校等资源建设学法用法综合体“乡村法治俱乐部”,利用日间照料中心打造休闲娱乐学法为一体的“法治文化茶园”,增加法治类报刊、读本在农家书屋、社区图书角的比重。开展巡回受理、就地调解,在全区推广“人民调解群众评议众口调”,通过以案释法、以调释法等形式,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在恩阳籍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区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或联系点,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四)推进法律进企业、进单位。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突出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其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建立企业员工、单位职工经常性学法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员工、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全面推行“法治副厂长”,开展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法治体检”,提高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按照“谁用工谁培训”原则,有计划地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健全公益普法制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结合部门、行业特点和自身职能,面向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在医院、公园、车站、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建立完善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制度,探索设立公司律师。(五)推进法律进寺观教堂。着力构建寺观教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逐步夯实寺观教堂法治宣传工作阵地。建立完善“法律进寺观教堂”大宣讲机制,有计划地深入寺观教堂开展座谈式、互动式法治宣讲,旗帜鲜明地讲清教职人员和信众是公民,寺观教堂是基本社会单位,以及法律与戒律、守法与持戒的关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通过以案释法、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用直观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广大教职人员学法用法。大力培养寺观教堂“法律明白人”,设立寺观教堂法律服务联系点,让寺观教堂和教职人员能及时获得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文明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不断提升教职人员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四、工作措施(一)进一步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协调协作机制。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在普法教育中发挥职能作用,人民团体、社会组织要在法治宣传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共同推进,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普法讲师团建设,选聘优秀法律和党内法规人才充实普法讲师团队伍,组织开展专题法治宣讲活动,充分发挥讲师团在普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引导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服务人员加入普法志愿者队伍,畅通志愿者服务渠道,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培育一批普法志愿者优秀团队和品牌活动,提高志愿者普法宣传水平。加强工作考核评估,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考评指导标准和指标体系,完善考核办法和机制,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健全激励机制,认真开展“七五”普法中期检查和总结验收,对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予以表扬。(二)进一步完善普法责任制。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形成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社会大普法格局。加强司法执法普法有机融合,健全完善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在司法执法实践中广泛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使案件审判、行政执法、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的过程成为向群众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加强司法、行政执法案例整理编辑工作,编发以案释法普法读本,推动相关部门面向社会公众建立司法、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发布制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普法责任,各行业、各单位要在管理、服务过程中,结合行业特点和特定群体的法律需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区级主流媒体至少开办一档定期的普法节目或专栏,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等大众传媒要自觉履行普法责任,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制作刊播普法公益广告,开设法治讲堂,针对社会热点和典型案(事)例开展及时权威的法律解读,积极引导社会法治风尚。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普法机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参与普法工作,扩大普法覆盖面。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切实履行学习宣传党内法规的职责,把党内法规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正面典型倡导和反面案例警示作用,为党内法规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氛围。(三)进一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创新工作理念,坚持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努力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效。针对普法对象心理,创新方式方法,坚持集中法治宣传教育与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相结合。完善“法律七进”工作标准、工作台账和考核机制,开展“法律七进”示范点创建。创新普法载体阵地,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建设,建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公园、广场、街区、长廊、院坝、商场;依托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建设一批针对不同人权、不同类别的法治教育、警示教育基地;在政府机关、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大厅和服务窗口增加法治宣传教育功能;在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服务专区。有效整合资源,加强12348法律服务热线建设,建立集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职能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积极运用公共活动场所电子显示屏、服务窗口触摸屏、公交移动电视屏、手机屏等,推送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充分运用互联网传播平台,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各地各部门各行业要开通普法微信、微博,或者在其官方网站、政务、商务微博、微信开设普法栏目(页面),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开展新媒体普法益民服务,组织新闻网络开展普法宣传,更好地运用微信、微博、微电影、客户端开展普法活动。五、工作步骤和安排部署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从2016年开始实施,到2020年结束,共分3个阶段。(一)宣传启动(2017年3月底前)。各乡镇(街道)、区级各部门按时间要求制定“七五”普法规划,做好宣传启动工作安排部署。(二)组织实施(2017年4月至2020年上半年)。各乡镇(街道)、区级各部门根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及时部署、落实措施、抓好指导、加强监督,确保本规划全面贯彻落实。2018年开展中期督导检查。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根据督导检查情况查漏补缺、进行整改。(三)检查验收(2020年下半年)。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区委宣传部、司法局负责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六、组织领导和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实施、司法行政部门抓总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加强各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组织机构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组织指挥的职能作用,建立法治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负责全区普法工作的规划制定、组织实施、协调指导和检查考核。人大、政协要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要高度重视基层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切实解决人员配备、基本待遇、工作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二)加强工作指导。各级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每年要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情况向本级党委(党组)和上级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报告。注重沟通协调,充分调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合力。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工作实际,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法律需求,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吃透下情、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及时总结推广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三)加强经费保障。各地要把法治宣传教育相关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并根据本地实际和工作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使经费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工作需要相适应。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实际统筹安排普法经费,保证工作需要。把法治宣传教育等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鼓励、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利用社会资金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七五”普法经费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力度,确保专款专用。(四)加强考核评估。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综合绩效考核、综治考核和文明创建考核内容。建立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考评指导标准和指标体系,完善考核办法和机制,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对普法不重视、工作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的地方和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并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成绩突出的要大力宣传、树立典型、推广经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