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 便民信息

节粮减损小知识

发布日期:2023-03-15 20:15 作者:张雨欣 浏览量: 【字体:  

一粒粮食,从种植、收获到运输、储存直至加工、被端上餐桌每个环节都倾注了无数劳动者的汗水,也同样伴随着令人痛心的浪费和损耗。
    储粮环节的节粮减损核心就是稳定粮食品质、延缓粮食变化。
    储藏环节影响粮食质量品质的主要因素有:水分、温度、虫害。
    1、储粮环节的水分控制
    粮食中含有水分,一定的水分能让粮食新鲜、可口,但水分同样可以参与粮食的呼吸、代谢等生化反应。按照国家质量标准,籼稻水分应≤13.5%,粳稻水分应≤14.5%,小麦水分应≤12.5%,玉米水分应≤14%,大豆水分应≤13%。要想让粮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就需要尽量维持粮食水分含量的稳定,在给粮食保鲜的同时,降低由于水分损耗带来的粮食数量损失。
    农户储粮控制粮食水分方法:针对不同品种,农户可选择烘干、摊晒等。
    稻谷应及时脱粒、晒干,晾晒时应避免烈日暴晒;不具备晾晒条件时,需要用烘干机干燥至安全储藏水分。干燥的稻谷用牙咬时声脆,震牙,谷壳分开。
    小麦收割后要及时摊晒,摊晒厚度不宜超过脚面的高度,最好将摊晒粮食一条一条形成向阳垄沟,增大摊晒面积。干燥的小麦用牙咬时,声音清脆,横断面整齐。
    粒收或脱粒后的玉米,需要通过烘干机将粮食干燥至安全储藏水分;或者直接将玉米穗放入专用的储存装具,经过一个冬季的自然通风进行干燥降水即可。干燥的玉米用牙咬时比较杠牙。
    2、粮食储藏温度的控制
    粮堆温度是判断粮食储存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粮食具有两大特性:特性一,粮食怕热不怕冷。粮温过高会造成粮食发热、变质,影响储粮安全,维持较低的粮温可以维持粮食品质,给粮食保鲜。特性二,粮食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外界温度快速变化、粮堆内外温差过大时,粮食就会有结露、变质的风险。
    由于粮食的这两个特性,储粮过程中不仅要尽可能降低仓温,还要保持温度稳定。

针对不同粮食品种,农户可采取不同的储藏方式:

    北方地区要在春暖前对玉米实行趁冷压盖密闭储藏。
    小麦趁热入仓密闭储藏可以达到高温杀虫灭菌、促进后熟的效果,有利于长期安全储藏。在秋凉以后对小麦进行散热,并在春暖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保持低温状态有利于保持小麦品质。
    如果稻谷高温时节入仓,谷堆易发生显著温差,从而造成水分分层,导致谷堆结露,甚至发热霉变,因此在秋凉以后要为粮食透气散热,春季气温上升前用塑料薄膜、编织袋等将粮面进行密闭,以便安全度夏。
    3、虫害
    在粮食收获和运输过程中,害虫和虫卵会不可避免地混入粮堆中,如果不在储存环节加以控制,这些害虫不仅会直接蛀蚀粮食,造成粮食数量上的损失,还会污染储粮环境,造成粮食质量品质的下降。
    储粮害虫主要有玉米象、赤拟谷盗、谷蠹等主要害虫,还有其它数十种常见的储粮昆虫及储粮螨类。
    储粮害虫防治的方针是“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农户对无虫粮应当提前采取防虫措施,储粮装具使用前要保证干净且不带杂物,装粮后可采用塑料薄膜等进行隔离密闭,有条件的可到正规的农药销售商店购买防虫磷、虫螨磷等储粮防护剂进行拌粮,防止害虫侵入粮食繁殖。
    对于发现有少量害虫的粮食,尽快采取日光曝晒、低温摊晾等措施处理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