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招商引资 > 投资环境

喜迎二十大·恩阳“说”变化——营商环境“优”无止境

发布日期:2022-10-14 16:20信息来源:恩阳发布 浏览量: 【字体: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的优化。近年来,恩阳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将创建“全国一流、全省最优、全市最好”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的优化。近年来,恩阳区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将创建“全国一流、全省最优、全市最好”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将开放引领作为发展战略,大力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推广“跑团”帮办代办服务。出台系列惠企政策,积极允诺践诺,扎实做好“助企纾困”“一企一策”“企业合理合法诉求动态清零”工作,“亲近企业、亲待企业、亲尚企业”的氛围十分浓厚。开放引领作为发展战略,大力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推广“跑团”帮办代办服务。出台系列惠企政策,积极允诺践诺,扎实做好“助企纾困”“一企一策”“企业合理合法诉求动态清零”工作,“亲近企业、亲待企业、亲尚企业”的氛围十分浓厚。

在恩阳,送货到家的不止外卖和快递,还有贴心的政务服务。去年以来,恩阳区着力补齐“线上短板”,构建“恩阳跑团”服务体系。通过劳务派遣方式选聘专职跑手20名,为全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提供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工程建设领域的帮办代办服务,对重点企业(项目)实行“一对一”对接和全程“跟踪服务”;通过招募社会志愿者、镇村干部、部门骨干等1371名兼职“跑手”,为城乡群众提供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70个事项的帮办代办服务。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的体验最为真实。“跑团”的宗旨就是跑进企业群众心坎里,让企业群众办事不出园区、不出家门。截至目前,累计为20000余名群众和100余家企业提供帮代办服务24000余次,满意率达100%。

接下来,恩阳区将继续落实“恩阳跑团”政务服务代办机制,拓宽代办服务事项范围,提高代办质量效率,多渠道强化宣传推广,积极引导企业和群众通过“恩阳跑团”实现代办服务。

此外,恩阳区在园区“一站式”服务上也积极进行了探索。在全市率先成立园区企业“一站式”服务中心,将规划、用地、环评等233个涉企事项下沉园区办理,探索推行“容缺受理”机制,开辟“绿色”通道,从企业开办到投产运营落实专人全程提供帮办、代办、领办、快办服务,企业足不出园就可办成所有事。

恩阳区以“打包+提速”政务服务模式,设立“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专区,针对企业群众关注度高、办件量大的高频服务事项进行梳理,推出48项“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事项。通过事项整合、流程再造,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同一标准、同一流程、同质服务。

将多个领域的多个事项整合为群众眼中到一个窗口就能办妥的“一件事”,实现了“只进一窗、只跑一次,办好多个审批事项”,切实增强了企业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满意度。逐步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居民办事不出社区、企业办事不出园区,全面提高办事效率。目前,恩阳区已梳理公布了“一件事一次办”事项63项。

“才过了两天,我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和广告许可证。我原来计划一星期能办好就行,没想到现在这么快。”近日,经营户刘伟到“市民之家”申请开麻辣烫店,此次办证让他切实感受到了市民之家“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带来的高效和便捷。

恩阳的“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从一次告知、一次表单、一次联办、一次办好,线上“一次登录、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等一系列“细节”开始,实现从每个部门“最多跑一次”向一件事“最多跑一次”转变,指向极为明确,就是要把“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打造成优化营商环境、便民利民惠民的政务服务品牌,这样的改革,已经成为恩阳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缩影。

围绕创建“全国一流、全省最优、全市最好”营商环境的目标,恩阳区持续提升园区“一站式”服务中心功能,拓展“恩阳跑团”服务范围,深化“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严格执行企业“宁静日”制度,积极开展营商环境“好差评”,优化发展环境。

提供“保姆式”服务,打造“亲”“清”营商环境,恩阳区出台《关于切实做好重点工业企业挂联帮扶工作的通知》《巴中市恩阳区2022年区级领导挂联帮扶工业企业助企纾困问题清单》等文件6个。针对45家重点工业企业,实行“挂联、包抓、联系”三位一体的帮扶责任制,即每家企业由一名区级领导挂联,一个区级部门包抓,一名干部包联。常态化深入挂联企业走访座谈,动态收集办理企业问题诉求,帮助企业破解生存发展难题。截至目前,已帮助企业化解用工、办证等问题50个。

聚焦企业减负、金融财税、援企稳岗、服务保障4个方面,恩阳区出台进一步扎实稳住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80条,编制《恩阳区工业惠企稳增长政策汇编》,出台“3+3”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按时梳理、汇总各类补贴,确保优惠政策100%兑现,积极帮助工业企业申报发展补助资金,持续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增强帮扶企业的主动性、政策落地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