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恩阳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关于区人大二次会议第34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2-09-16 10:35 作者:区文广旅局 浏览量: 【字体:  

张廷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繁荣乡村文化事业的建议》(第34号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组织专人认真研究和办理,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通过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坚持重保护、强基础,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协同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保护传承、宣传普及、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开发更多展示恩阳特色的文化产品,增强恩阳文化软实力。

一、整合资源,完善公共文化阵地

坚持重基层、强基础,持续推进城乡互促、文旅融合,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建“非遗”传承体验馆1个、“集文化”文创展示馆1个、“非遗”工坊(传习所)3个、村史馆31个、村(社区)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120个,建成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省级1个、市级6个、区级16个,市级样板镇1个,新建“田园恩阳”图书分馆1个、“花间堂”阅读空间1个、全民阅读服务点3个,全区文化总分馆达18个、图书总分馆达21个。整合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融入村史馆、阅读之家等,为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提供了功能更加完善的文化娱乐场地。

二、创新载体,积极开展文化活动

深挖文化资源,编演《恩阳船说》《黄荆树》《打亲家》《金榜题名时》《一个女红军》《三个老汉一台戏》等文艺节目,提升演艺质量,塑铸文艺品牌。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巴山儿女心向党·大型书法美术摄影展”“万人赏月诵中秋”“年在恩阳”“二月二文昌会”等重大文旅活动12场次。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主题群众文化惠民活动,送文化(戏曲)下乡50余场次,通过现场体验、媒体传播等多种方式,丰富市民和游客精神文化生活。新建恩阳文旅大数据中心,结合疫情防控,实施公共文化“线上共享”工程,积极开展线上查询、线上宣传、线上互动等公共文化活动,实现疫情防控、文化活动两促进、两不误。依托景区景点,推出“阅读+景区”“演艺+景区”“展陈+景区”“文创+景区”等服务,公共文化资源惠民由“场馆式”向“景区式”转变。古镇“问心堂”德廉文化守正倡廉、浸润人心,被评为省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文化传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三、完善功能,协同文旅融合发展

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深挖民俗文化、巴文化、红色文化、米仓道文化、农耕文化、美食文化等资源,打造文旅综合体,让优秀历史文化活起来、传下去。比如,恩阳古镇围绕戏曲、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戏窝子”新场景;挖掘“露天博物馆”红色资源,打造红色研学基地;依托一河两岸自然资源,打造灯影里的“恩义、恩典、恩爱”传奇—《恩阳船说》,重现千年水码头繁华盛景;统筹教育资源和传统国学资源,打造崇文尚学的人文精神地标—登科公园;挖掘米仓文化、创新餐饮服务、提升餐饮环境,打造更有文化品味的米仓老味道食坊。2021年接待游客超过380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31亿元;今年一季度接待游客142.2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1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6.94%、3.46%。

您建议中提到的关公谢家大院,属清代古建筑。2001年9月,公布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中明确县级以上住建部门负责本辖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前期,区住建局多次实地考察调研,对其人文资源、历史沿革、建筑风貌等进行挖掘梳理,先后于2015年、2018年开展省级传统村落申报工作。目前,我局主要采取传统保护方式为主,通过设置文物保护标识牌、配备安全消防器材、开展日常文物安全巡查等方式,加大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力度。下一步,将联合区住建部门、关公镇人民政府等,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深挖其历史文化,系统研究传统村落的历史脉络、空间分布、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健全完善“一村一档”,激发传统村落的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文化旅游事业,让文化更有载体、旅游更有灵魂。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您对文旅工作继续关心、关注,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